礦山醫療急救安全知識培訓
《礦山醫療急救安全知識培訓》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礦山醫療急救安全知識培訓(28頁珍藏版)》請在安全文庫網上搜索。
1、 礦山救護隊醫療急救 匯報部門 窯街煤電礦山救護中心海石中隊 創傷救護 1 目錄 當你身邊的人突然發生疾病或受傷時 您也許會感到茫然失措 那種急切的心情用任何語言也難以無法表達 如果您事先具備一定的醫療常識和急救技能 那您就能在關鍵的時刻起到挽救生命的作用 過去 人們曾經將搶救急危癥 意外傷害病員的希望寄托于醫院和醫生 缺乏對現場救護傷員重要性和可施性的認識這種傳統觀念 往往也就使處在生死邊緣的病員喪失了幾分鐘或十幾分鐘最寶貴的 救命黃金時間 借此機會 在遇到突發病人或受意外傷害時 能夠掌握和正確應用醫療知識 及時施救 最大限度的減輕疾病或意外傷害對傷員的危害程度 這就是我們此次培訓的目的 前
2、言 1 礦山救護作業安全站位管理標準 1 創傷救護 創傷救護 創傷救護 創傷現場救護首先要通過快速 簡潔的檢查對傷情進行正確判斷 一 檢查傷病人意識 二 受傷病人平臥位 救護人雙腿跪于受傷病人右側 三 檢查呼吸 循環體征 四 檢查傷口 觀察傷口部位 大小 出血多少 五 檢查頭部 用手輕摸頭顱 檢查有否出血 骨折 腫脹 注意檢查耳道 鼻孔 有無血液或腦脊液流出 如有 顱骨骨折 現場檢查 加入標題 加入標題 創傷救護 創傷救護 創傷救護 創傷病情一般都比較危重 其處理是否及時和正確直接關系到傷員的生命安全和功能恢復 因此必須重視創傷的現場救護 現場救護的目的是挽救生命 在處理復雜傷情時 應優先解除
3、危及傷員生命的情況 危機生命傷情得到控制后 再進行后續處理 并盡可能穩定傷情 為轉送和后續治療創造條件 必須優先搶救危機生命的急癥 創傷救護 創傷急癥 主要包括心跳 呼吸驟停 窒息 大出血 張力性氣胸和休克等 及時正確的進行創傷救治 能挽救不少危重傷者生命 1 意識的判斷 就是看看傷者是否清醒 可通過呼喚 輕拍 推動傷者 如 會睜眼有反應 表明病人有意識 如 叫之不應推之不動 無反應則表明無意識 病情嚴重 需立即搶救處理 有意識的病人還需進行下一步檢查 2 暢通氣道 如病人有反應 但不能說話 不能咳嗽 則應看看是否有氣道梗阻 尤其被煤埋住的病人 如有異物應立即清除 3 呼吸 可通過一看 二聽
4、三感覺來判斷 即 用眼看胸部有無起伏 二用耳聽有無出氣音 三用臉部貼于病人鼻子前感覺有無呼吸的氣流 正常人呼吸12 18次 分且規則 當呼吸變快 變淺或不規則呈嘆息樣時 說明呼吸不好 病情危重應立即搶救 4 循環體征的判斷 此可通過皮膚的顏色 脈搏來判斷 但在井下往往不易觀察 可通過聽心跳 摸脈搏來判斷 聽不到心音 摸不到脈搏時說明病人心跳停止 需立即心肺復蘇搶救 5 觀察瞳孔 瞳孔又稱 瞳仁 位于黑眼球中間 正常雙眼瞳孔等大等圓 遇到強光照射可迅速縮小 很快又回到原狀 當病人腦部受傷 腦出血時可縮小 當瞳孔擴大到黑眼球邊緣時或者一大一小都表明病情嚴重 當發現昏迷 心跳 呼吸驟停 瞳孔不等大或
5、散大時均需立即現場搶救 同時應向醫療專業機構求救 創傷急癥的識別判斷 創傷救護 參與救護者應時刻牢記先救命后治傷的原則 就是當心跳 呼吸驟停和其它傷同時存在時 要先進行心肺復蘇的搶救 應就地搶救 不應搬動 心肺復蘇越早越好 據統計 1分鐘內進行CPR的 復蘇成功率為80 4分鐘以內進行CPR的 復蘇成功率為46 6分鐘以內進行CPR的 復蘇成功率為4 10分鐘以后進行CPR的幾乎無存活的可能 復蘇的體位 復蘇應采取仰臥位 同時應放于平坦的硬地上 以利于復蘇者操作 心肺復蘇 CPR 創傷救護 創傷救護現場心肺復蘇 CPR 又稱ABC三步曲 現場醫療急救主要方法 1 頭面部指壓動脈止血法1 指壓顳
6、淺動脈 適用于一側頭頂 額部的外傷大出血 在傷側耳前 一只手的拇指對準下頜關節壓迫顳淺動脈 另一只手固定傷員頭部 2 指壓橈 尺動脈 適用于手部大出血 用兩手的拇指和示指分別壓迫傷側手腕兩側的橈動脈和尺動脈 阻斷血流 因為橈動脈和尺動脈在手掌部有廣泛吻合支 所以必須同時壓迫雙側 3 指壓指 趾 動脈 適用于手指 腳趾 大出血 用拇指和食指分別壓迫手指 腳趾 兩側的指 趾 動脈 阻斷血流 現場止血術常用的有5種 使用時要根據具體情況 可選用一種 也可以把幾種止血法結合一起應用 以達到最快 最有效 最安全的止血目的 4 指壓股動脈 適用于一側下肢的大出血 用兩手的拇指用力壓迫傷肢腹股溝中點稍下方的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礦山 醫療 急救 安全 知識 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