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聯煤礦2020年地質災害防治計劃
《東聯煤礦2020年地質災害防治計劃》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東聯煤礦2020年地質災害防治計劃(11頁珍藏版)》請在安全文庫網上搜索。
1、貴州鑫福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納雍縣陽長鎮東聯煤礦2020年地質災害防治計劃編制日期:2020年3月30日審 簽 頁職 務意 見姓 名職 務意 見姓 名調度室 通防副總地測副總采煤副總機電礦長機電副總安全礦長生產礦長總工程師礦 長 會審時間:會審意見:納雍縣陽長鎮東聯煤礦2020年地質災害防治計劃為認真做好東聯煤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全面規劃、突出重點”的原則,以減少人員傷亡和降低生命財產損失為目的,預防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貴州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的規定,特制定本計劃。 一、基本概況 (一)地理位置。 東
2、聯煤礦位于納雍縣城南西210方位,隸屬納雍縣陽長鎮管轄,礦區總面積0.8822平方公里,礦區內有濫木橋村部分住戶。 (二)地形地貌 礦山地勢西高東低,海拔標高一般16301940m,最高點位于水牛坡以東山頂海拔1942.3m,最低點位于北西角埡口田海拔1635.5m(礦山最低侵蝕基準面),相對高差306.8m。礦山總體上屬中低山地貌,區域飛仙關組、永寧鎮組地層碳酸鹽巖覆蓋范圍廣,峰叢、洼地、溶斗、溶洞等喀斯特地貌較發育,飛仙關組、永寧鎮組地層在逆向坡地帶易形成陡崖、陡坡,含煤地層經多次風化剝蝕形成低凹或緩坡地形。(三)植被 東聯煤礦域內地植被較差,森林覆蓋率低,以耕地、荒地、裸巖為主,土質松散
3、,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 地質災害形成原因 東聯煤礦礦區范圍內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主要為滑坡或地層局部不均勻沉降等,一旦發生,危害性較大。 1、自然原因 東聯煤礦礦區內植被較差,地層裸露,一旦突降暴雨或冰雪大量融化,易形成突發性山洪,沖刷溝谷和河床,從而導致泥、砂、石等固定物質向下游沖去,極易形成破壞力較強的泥流、砂石流等;區域內多丘陵地帶,平坦地區極少,地勢切割強烈,同時在局部地區存在軟弱巖層和斷層破碎帶,在長時間降雨和冰凍作用下,易引發滑坡、崩塌、地面不均勻沉降等地質災害的發生。同時,地震也會誘發崩塌和滑坡災害。 2、人為成因 礦山開采歷史形成的井下采區及堆放在溝谷或河灘上的廢渣、棄石及廢礦,
4、開山切坡形成的陡坡等,都易在雨季或地震時誘發地質災害。誘發的地質災害主要有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災害。二、地質災害分布和防治區域礦區內地表水系不發育,無大的地表水體,但沖溝較發育。礦區范圍內現狀地質災害不發育,但礦山井下開采活動,可能在地表引發山體滑坡、崩塌、地裂縫、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本礦區地形起伏較大,地層巖性較復雜,碎屑巖表層風化強烈。此外,可采煤層直接頂板為泥巖、泥質粉砂巖、粉砂巖,強度較低。直接底板為泥巖、細砂巖。強度較低。煤層頂、底板穩定性一般,在礦山開采過程中,如果支護不良,可能出現局部頂板跨塌、片幫、底鼓、支架下陷等地質問題。同時受以上因素的影響局部地段可能會引發地表山體易產生崩
5、塌、滑坡等問題,其工程地質條件總體較好。災害性天氣:礦區災害性天氣主要有冰雹、凝凍等。三、地質災害防治原則和防范重點1、防治原則:堅持“以預防滑坡、泥石流為主,以預測預報為主,以災前避讓為主”的原則。2、防范重點:根據我礦實際,重點防范礦區范圍內的原小煤窯(安泰、東南、三合煤礦)開采后造成地質滑坡點。防范三處山體因受地質環境的影響而發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災害。3、主要防治措施:(1)、新建項目必須進行地質災害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2)、對井上、井下進行經常性檢查,嚴禁超容量堆放“三廢”等;(3)、建立完善地質災害監測和防治長效機制。(4)、加強地質滑坡點的監測。(5)、在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煤礦 地質災害 防治 計劃 規劃
